想像你在學校操場上排隊買雞排。
你先站在第一個位置 → 你就擁有「排隊優先權」。
就算你跑去上廁所,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回來,
你還是可以用原本的「第一個位置」。

專利優先權就是這件事。

你先在A國(例如台灣)申請專利,
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再去B國(例如美國、日本)申請,
B國會讓你「沿用台灣的申請日」。

這樣就算有人之後公開、申請類似技術,也不能打敗你。
因為你站的位置比較前面。

延伸閱讀:不用45秒帶你了解什麼是專利!


⭐ 國內優先權 vs 國外優先權

① 國內優先權(在同一個國家裡「再次申請」)

像是在同一間店裡先排隊一次,
但你發現想買的東西要改一下,
所以你重新排,但仍沿用第一次的時間。

  • 台灣第一次申請 → 台灣第二次申請
  • 目的是:補強說明書、強化保護、補充資料
  • 限制:只能在同一國家

👉 用途:把第一次沒寫好的地方修正


② 國外優先權(從一個國家延伸到其他國家)

像是在台灣排隊後跑去日本、美國買同一個東西,
店家讓你用台灣的排隊時間。

  • 台灣 → 美國、日本、歐盟…
  • 目的是:跨國保護
  • 限制:12個月內要完成延伸

👉 用途:把技術推向國際市場

延伸閱讀:國外專利權重要嗎?為何要申請國外專利


⭐ 優先權會失效的 3 大情況(超常見,不能踩雷)

❌ 1. 超過 12 個月才去其他國家申請

優先權就像門票,有有效期限。
超過時間,全球都不接受你第一案的日期。

❌ 2. 第二次申請的內容「超過」第一次(新增太多)

第二案不能比第一案寫更多、寫太新,
不然「優先權」只會對舊內容有效。

❌ 3. 第一案本身被撤回、視為撤回、無效

基礎被拔掉,優先權也跟著消失。

👉 簡單講:期限要守、內容不要亂改、第一案別讓它死掉。


⭐ 國際申請策略:掛不同優先權怎麼最聰明?

如果你有 多個改良版本
你可以把它們像「很多張排隊票」一樣串起來。

例如:

  • 第1次:主要技術
  • 第2次:改良部件
  • 第3次:使用方法

當你後面國家申請時,你可以「挑選要掛的優先權」。
這樣可以:

✔ 把技術拆開保護
✔ 避免被後續公開攻擊
✔ 讓每個國家都承認你最早的技術時間

這叫 多重優先權策略(multi-priority)。
用對會省很多錢,也能保護得更完整。


⭐ PCT 與優先權:最省錢的組合(必看)

PCT(國際專利申請)不是專利,它是:

👉 一張可以延後決定要去哪個國家的「全球通行證」。

最省錢的做法是:

🎯 1. 先在台灣申請(便宜、快速)

→ 拿到「最重要的優先權日」

🎯 2. 12 個月內提出 PCT 申請

→ 等於一次「保留 150+ 國家的排隊位置」

🎯 3. PCT 之後再有 18 個月時間決定要不要進其他國家

(總共 30~31 個月時間準備資金、找投資、找市場)

這策略優點:

✔ 最省錢
✔ 最安全
✔ 最彈性
✔ 先卡位再準備市場
✔ 技術公開也不會破壞新穎性(因為有優先權)

這是台灣發明人、新創、企業最常用的國際專利申請方法。


⭐ 一篇總結

1️⃣ 優先權=先卡位,後申請也能用原本的日期。
2️⃣ 國內優先權=同國家重新申請,內容可以補強。
3️⃣ 國外優先權=台灣→其他國家,12 個月內使用。
4️⃣ 優先權會失效=超過時間、內容新增太多、第一案失效。
5️⃣ 多重優先權=把不同技術拆成不同申請,一起延伸。
6️⃣ 最省錢國際策略=台灣 → PCT → 之後進各國。

⭐ 專業協助|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

我們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
都有超過 10 年以上的申請實務經驗,
可以協助你:

✔ 優先權規劃
✔ PCT 國際佈局
✔ 專利撰寫與補強
✔ 技術內容檢索分析
✔ 全球申請策略(美、日、歐、中)

讓你的技術從台灣出發、站穩國際,保護得完整,也花得更精準。

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|台中在地專利商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