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品牌經營的世界裡,商標不只是名字,更是你的品牌資產與信任象徵。
但許多人誤以為「只要不是抄襲就沒事」,其實不然——
商標侵權不看你有沒有抄,而是看消費者會不會混淆。
本篇由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業團隊整理,
帶你一次了解商標侵權的定義、實際案例與預防重點。


一、什麼是商標侵權?

根據《商標法》第68條,

未經商標權人同意,於相同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上,
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之標識,
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者,即屬商標侵權。

換句話說,當你在相似的市場中使用會讓人誤以為「你跟某品牌有關」的名稱、Logo 或包裝設計時,
就可能構成商標侵權(Trademark Infringement)

💬 簡單一句話:

就算你沒惡意,只要讓人「搞混」,法律就會保護原品牌。


二、商標侵權常見的五種情形

1️⃣ 名稱或拼音相似

例如「Starbocks」vs「Starbucks」、「NIKEE」vs「NIKE」——
即使只差一個字母,若整體發音與印象相近,仍屬混淆。

2️⃣ Logo 或字體設計雷同

視覺上只要讓人誤以為兩品牌有關聯,
例如使用近似顏色、弧線、字型樣式,都可能觸法。

3️⃣ 用知名品牌當行銷素材

如文案中寫「香氣媲美 Jo Malone」、「比 LV 還耐用」,
若非授權,這類比較性行銷也可能被視為侵權。

4️⃣ 銷售或轉售仿冒品

就算不是製造者,只要上架銷售含他人商標的仿冒品,
同樣屬於違法行為。

5️⃣ 在網站或廣告中使用他人商標關鍵字

在 Google Ads、Meta 後台設定他人品牌作為關鍵字,
例如輸入「LV 包包」來引流,也可能構成侵權。


三、商標侵權的法律後果

一旦被認定為商標侵權,商標權人可依法請求:

  • 🛑 停止使用、刪除侵權標示
  • 📦 下架或銷毀侵權商品
  • 💰 賠償損害金額
  • ⚖️ 刊登更正廣告
  • 🚨 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

👉 實際上,一個錯誤的商標名稱,可能讓整批商品報廢、整個品牌被迫重啟。


四、如何預防商標侵權?(品牌保護指南)

✅ 1. 上架前先查商標資料

利用「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檢索系統」,
確認品牌名稱、Logo 是否已有相似註冊。

✅ 2. 儘早註冊商標

先註冊就等於先擁有法律上的專用權,
不怕被搶用、模仿或惡意仿冒。

延伸閱讀:商標註冊攻略|重點解析註冊商標成功的祕訣

✅ 3. 避免模仿知名品牌

商標審查會檢視「整體印象」,
即使只借用字體或顏色,也有混淆風險。

✅ 4. 與專業商標代理人合作

由專業顧問協助進行檢索、風險分析與類別指定,
可降低駁回或侵權的可能性。

✅ 5. 建立品牌監控制度

定期監測市場上是否有相似商標出現,
及早發現、及早處理。


五、真實案例:商標侵權不只是「抄襲」

📍案例一:連鎖飲品品牌 vs 新創茶店
新創品牌取名「Sharebo」,設計風格與「Sharetea」極為接近。
雖然雙方都販售飲品,但因消費者容易混淆,
最終法院判定侵權並要求賠償。

📍案例二:設計師服飾 Logo 類似國際品牌
獨立設計師自創標誌,但圖形構成近似名牌 Logo,
雖無惡意,仍被判定違法使用。


六、若收到「侵權通知信」怎麼辦?

  1. 冷靜處理,保留所有使用紀錄(設計檔、上架時間)。
  2. 停止繼續使用該商標,避免擴大損害。
  3. 尋求專業法律協助,由商標代理人或律師判斷是否確有侵權。
  4. 若屬誤用,可嘗試與對方協商、簽訂授權或更名方案。

七、品牌保護的關鍵觀念

「商標註冊不只是法律行為,更是品牌戰略。」

商標是你在市場上被認可的「身份證」。
越早註冊,就越早掌握主動權,
讓品牌在成長過程中不被模仿、不被搶註,也不會誤踩法律紅線。


💬 長安國際小提醒

商標侵權不是「你有沒有抄」,而是「消費者會不會搞混」。
要打造強而有力的品牌,就要同時懂「行銷曝光」與「智慧財產保護」。
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擁有豐富的商標註冊與侵權防護經驗,
協助企業主、創作者、設計師安心經營品牌。


📞 想知道你的品牌是否有侵權風險?

歡迎諮詢 👉 長安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
由專業商標代理人為你檢索、分析並制定品牌保護策略。
讓創意被看見,也讓權利被保護。

常見問題(FAQ)|商標侵權

什麼是商標侵權?

未經商標權人同意,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/服務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,導致消費者混淆或誤認,即屬商標侵權。是否侵權的關鍵在「會不會讓人搞混」,與是否有惡意無關。

只改一個字或多一個字母會侵權嗎?

有可能。商標判斷採「整體觀察、要部取捨」,若整體印象或主要識別元素相似,就可能造成混淆,構成侵權。

沒有惡意也會被判商標侵權嗎?

會。商標侵權屬結果責任,只要造成混淆即可能成立。是否有惡意僅影響賠償金額與後續處理方式。

在文案或廣告中使用他人商標做比較可以嗎?

風險高。除非符合誠實信用、客觀必要且不致混淆的合理使用要件,否則容易被認定為攀附他人商譽,構成侵權。

在網站後台或關鍵字廣告用別人的商標字樣會侵權嗎?

可能會。即使該字樣未直接呈現在頁面上,若藉此吸引流量或造成來源混淆,仍可能構成商標侵權或不正競爭行為。

商標侵權可能承擔哪些法律後果?

權利人可請求停止使用、下架或銷毀侵權商品、損害賠償、刊登更正聲明;嚴重者甚至可能觸及刑事責任。

如何預防商標侵權風險?

上架或印刷前應進行商標近似檢索、及早申請商標、避免模仿知名品牌、正確指定商品/服務類別,並與專業商標代理人合作。

收到律師函或侵權通知時該怎麼辦?

先保留證據並暫停使用,蒐集設計與使用紀錄,儘速諮詢商標代理人或律師評估是否侵權,必要時協商和解或重新命名。